如今的液晶顯示器早已不再是什么高檔的IT產品,價格的不斷下降讓尋常百姓完全接受這個出現并不長的產品。然而,盡管液晶顯示器身價在不斷下滑,但是,技術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進步。其中的很多重要的指標,如響應時間、對比度、亮度、尺寸/標準分辨率、可視角度等一年一變,甚至是幾個月就一變。
對于很多普通的消費者來說,技術進步帶來的參數頻繁更新導致了他們對產品的理解更加模糊,而許多商家也正是利于了消費者的這一特點,在介紹液晶顯示器的時候設置了許多概念誤區,誤導消費者。隨著暑期的到來,DIY市場也迎來了一年里最熱鬧的時間段,為了讓大家不上當受騙,IT168針對目前消費者選購液晶顯示器時容易走入的概念誤區為大家做一一詳解。
廣色域寬視角 = VA?
如果問,液晶顯示器什么部分最重要?相信現在很多的消費者都知道是面板最重要,面板不僅僅占據了顯示器成本的八成,也是顯示器與使用者最直接的交流窗口。現在市面上比較多的面板有TN和VA兩種類型,其中VA面板以色彩表現力強而且視角廣而著稱,基于成本較高的原因市面比較少見,是很多“唯色彩粉絲”心中的極品。
液晶顯示器一般多采用的都是TN類型的液晶面板,其參數特點比較明顯,如:色域值大多在72%左右,色彩為16.2M色,面板的水平和垂直的可視角度也都在160度左右。隨著各廠商的技術不斷升級,目前市場上也出現了90%以上的廣色域、色彩為16.7M色、面板的可視角度為170度的產品,參數上和VA面板非常相像。
很多人以為這就是傳說中的VA面板,經銷商也會以此來誤導消費者,實際上,這依然還是TN面板。顯示器所能表現的色域與面板沒有直接關系,采用TN面板的液晶顯示器做到90%的色域是背光模式的改進帶來的。而采用TN面板的16.7M色液晶顯示器,是通過抖動技術實現,和采用真8位的VA面板的液晶顯示器所具備的16.7M色不是一個概念,至于170度的可視角度也是在面板上加涂層實現的,和VA面板178度的可視角度也不能等同。
從06年末到07年初,DIY領域突然涌起一股面板出身論熱,也隱隱出現了“唯VA極品”的觀點,所以當一些改進的TN面板液晶顯示器上市之后,經銷商往往會以參數誤導新手,讓其以為此類產品采用的就是VA面板,實際上,真正用過VA面板的人會發現,兩者還是存在很大差別的,廣色域寬視角就是VA其實是一個概念誤區。
動態對比度 = 對比度?
對比度也是消費者比如容易模糊的一個概念,我們往往在網站上查找資料的時候,看到某某液晶顯示器的對比度明明是850:1或者是1000:1,但是,在賣場的宣傳單頁上卻寫著3000:1甚至更高的對比度值,這究竟是一個產品嗎?
筆者在這里告訴大家,這確實是一個產品,不過前后兩個對比度不是一個概念,前者是面板的參數,后者是通過IC芯片提高之后的值,也是我們所說的動態對比度。對比度是整個屏幕上同一點最亮時(白色)與最暗時(黑色)的亮度比值,高的對比度意味著相對較高的亮度和顏色的艷麗程度;而動態對比度則指液晶顯示器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測得的對比度數值,例如逐一測試屏幕的每一個區域,將對比度最大的區域的對比度值,作為該產品的對比度參數。
需要說明的是,不同廠商對于動態對比度的測量方法不盡相同,是不能等同對比的,而且動態對比度也不是一直都保持著最高值的,很多時候標注的動態對比度值是顯示器所能表現的最大值。動態對比度在色彩比較復雜的情況下可以起到更加細致的表現細節的作用,比如電影,但是對比文本這樣應用來說,高動態對比度意義不大。
由此可見,動態對比度與對比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更不能將動態對比度與超高對比度等同起來,由于文化概念不同,不同品牌對對比度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像韓系就非常注重動態對比度,而歐美系則沒有這份熱情,但這并不意味著歐美系產品就不注重顯示器的表現力,sRGB國際標準色彩是歐美系普遍遵從的原則。
和極速響應時間一樣,超高動態對比度是經銷商最容易拿來忽悠消費者的參數,筆者建議大家在購買液晶顯示器的時候,不要將不同品牌的對比度和動態對比度做等價比較,過于在乎動態對比度就走入了誤區。
亮度越高越好?
與“高對比度”一樣,“高亮度”也是商家常用的來吸引消費者的口號,使得不少消費者認為亮度同對比度一樣,是液晶顯示器的重要指標,主宰著畫面的表現能力。的確,從理論上說,亮度越高,畫面的層次越豐富,但亮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在實際應用中,一些用戶會反而會覺得使用液晶時比CRT更費眼,因為傳統CRT的亮度一般為90cd/m2,而現在的LCD亮度至少要超過200cd/m2,其實專家推薦的適合長時間閱讀工作的亮度值是110cd/m2左右,所以默認情況下眼睛由于接觸高亮的屏幕,所以就更容易產生視覺疲勞,長時間的使用甚至可能對眼睛有所傷害。
因此,沒有特殊需求的用戶不需要過于追求高亮度,其實在250到300cd/m2之間的亮度指標對于日常應用已經足夠了。對于普通用途的消費者而言,也許高亮度并沒有什么實用意義,所以在購買液晶的時候,千萬不要一味地只看中它的某一項性能參數,畢竟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總結:響應時間、對比度、亮度,這些液晶顯示器最基本的參數都容易讓消費者產生模糊的認識,但筆者并不認為這是件壞事,因為這些概念誤區的產生是由于液晶顯示器的技術在不斷提高改進造成的,液晶顯示器的技術在日新月異的改變,新興的技術往往會帶來新鮮的概念,新老概念的沖突就形成了一些概念誤區,只要我們了解這背后的知識,就能走出選購液晶顯示器的概念誤區,即便是遇到再巧言的經銷商也無法被騙了。
提到數碼產品,就不得不談及液晶屏。縱觀近幾年數碼產品的發展,其實是伴隨著液晶屏的發展而進行的。近期市場上已經出現了采用AMOLED屏幕的MP3播放器。許多人認為它會替代TFT液晶屏。其實,液晶屏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數碼產品的檔次,它是我們選購數碼產品時的重要“考查”對象。菲菲覺得我們應該關注一下目前應用于數碼產品上的主流液晶屏技術,以及在選購數碼產品時要注意的相關指標與參數。
主流液晶屏技術
不同的液晶面板或液晶屏技術決定了產品的檔次,它們有著各自的優缺點。
主流液晶屏技術
CSTN(彩色STN液晶):由STN(超扭曲向列液晶)發展而來。CSTN成本較低,節電性能也較好,但顯示效果較差,目前僅有少數低端數碼產品還在使用這類屏幕。
TFT(薄膜晶體管液晶):TFT液晶屏被大量應用在包括MP3、數碼相機、手機等數碼產品上。相對于CSTN,TFT在畫質方面有很大飛躍。但TFT的可視角度與陽光下的表現不盡如人意。
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屬于自發光屏幕,無需背光燈。視角極為寬廣,亮度高,但色彩在65K色以內。柯達曾經將OLED應用在數碼相機上,采用OLED作為屏幕的MP3也流行過一段時間。不過隨著TFT技術的發展與AMOLED技術的興起,OLED屏幕并沒有取代TFT屏幕。
LTPS(低溫多晶硅液晶):LTPS屬于TFT材質的一種,相對于普通非晶硅TFT,LTPS這種低溫多晶硅液晶面板不僅畫面更靚麗,反應速度更快,畫面解析度更高,能耗控制也更好,因此近年來逐步成為數碼產品的主流配置。
AMOLED(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AMOLED是新興液晶屏技術。不僅功耗只有普通TFT液晶屏的1/10左右,而且可視角度幾乎可以達到180度。同時AMOLED屏幕的顯示畫面非常艷麗,對比度很高,在陽光下的表現也較TFT出色不少。菲菲認為它有望在將來成為市場的主角。
液晶屏的主要指標
除了面板外,在選購數碼產品時還需要了解諸如屏幕尺寸、色彩數、分辨率以及關注一下產品在陽光下的表現。這些參數與產品的檔次直接相關,同時也決定了使用舒適度。
1.屏幕尺寸
屏幕尺寸當然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參數。雖然在數碼世界大多奉行“多多益善”、“大有道理”的選購原則,但屏幕尺寸往往也會與產品的體積有關。就比如采用2.5英寸的DC松下FX33GK就明顯要比采用3英寸屏幕的松下FX100GK輕薄,應該結合自己的需求來決定選購的產品屏幕的尺寸。
2.屏幕分辨率
目前320×240(即QVGA)已經成為手機、MP3、數碼相機的主流分辨率。但從2008年初新品發布的情況看,更高分辨率的屏幕也可能大量涌現。
3.顯示比例
無論是數碼相機還是數碼攝像機或是數碼播放器,寬屏是發展的趨勢之一。尤其是對于喜歡在數碼播放器上看視頻的消費者,建議重點考慮收視效果更好的16∶9寬屏產品。
4.屏幕色彩
主流數碼產品的屏幕色彩目前普遍達到26萬色,少數中高端手機產品可達1600萬色。但大家在選購時不必太過在意,就實際使用來看,26萬色與1600萬色的差別遠沒有6.5萬色與26萬色之間的差別那么明顯。
5.屏幕涂層與防護技術
由于TFT屏幕在技術上的一些限制,導致產品的可視角度和陽光下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有些廠家就采用為屏幕鍍上特殊鍍膜的方法來改善這方面的問題。比如索尼T300數碼相機就擁有防反射AR涂層,可在陽光下更好地取景拍攝。同時,屏幕也是數碼產品上比較嬌嫩的部件之一,因此諸如富士等廠家在旗下的部分產品屏幕外覆蓋了一層強化玻璃,強度達到了普通玻璃的35倍。這種“防刮晶鉆屏”使我們不再擔心磨損。
回答者:中山市錦潤電子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