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兮,福之所倚:金融海嘯來襲,半導體照明產業遭遇各級政府的積極扶持
中國半導體照明在產業界持續的努力下,產業規模逐年增長。半導體照明所蘊含的巨大成長潛能逐步進入各級政府產業政策制定者的視野。
但是快速增長的規模主要來自下游的應用市場的增長,中國的半導體照明產業在上游缺少核心技術和有競爭力的企業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因而上游關鍵原材料的國產化比率,也成為政府產業政策努力的目標。2008年以來由美國兩房和雷曼兄弟倒閉開始誘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中國的半導體照明行業,終端需求主要來自歐美市場,此時面臨空前的危機,下游外貿型的LED照明企業,顯示屏企業都紛紛出現經營危機,連續幾個月訂單水平不及上年一半。
而到2009年,為了應對危機中國政府出臺了4萬億的經濟刺激政策,各級政府獲得的前所未有的寬松預算環境。因此產業發展的政策強烈需求遇上充沛的地方政府財力供應,一拍即合,不到1年的時間內,連續多個地方政府出臺了LED產業的補貼政策,LED突然成為諸多等待被搶救的產業中的幸運兒。然而此時的補貼主要集中在上游的關鍵設備MOCVD機臺上,大補之后也為今后的產業遭遇過剩埋下禍根。而蕪湖和揚州,無疑是這波補貼潮中最積極的推手。
財政補貼促成蕪湖LED增長極初步成型
安徽省蕪湖市2010年8月14日正式發布《關于促進LED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在這份文件中,明確企業購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 LED 外延片生產用MOCVD設備50臺以上,且芯片及封裝、應用產品研發與制造等關聯產業均在蕪湖投資生產的,按照藍綠光MOCVD設備(限55片機及以上)每臺最高不超過1200萬元、紅黃光MOCVD設備(限55片機及以上)每臺最高不超過960萬元標準,給予一次性研究開發補貼支持。
在蕪湖市政府政策的激勵之下 ,三安光電和德豪潤達兩大豪門,分別砸下大筆資金,三安光電在蕪湖成立的全資子公司安徽三安光電有限公司購入104臺套,而德豪潤達合資成立的三頤半導體50臺套。兩年后的今天看來,蕪湖已經從一個與LED完全不相關的中部城市崛起為LED芯片的增長極,這個城市的MOCVD機臺的保有量已經居于中國第一。蕪湖在兩大巨頭的生產基地布局中也占據重要的位置。
【表1】蕪湖市外延企業MOCVD裝機數及占集團總產能比例
版權:http://m.yjjyxx.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