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透射式偏光片
n反射式偏光片
n半透過半反射式偏光片
n補償型偏光片
偏光片按染色方法分類:
n碘系偏光片: 容易獲得高透過率、高偏振度的光學特性,但耐高溫高濕的能力較差。
n染料系偏光片: 不容易獲得高透過率、高偏振度的光學特性,但耐高溫高濕的能力較好
LCD偏光片生產的基本方法
目前偏光片生產技術以PVA膜的延伸工藝劃分,有干法和濕發兩大類;以PVA膜染色方法劃分,有染料系和碘染色兩大類。
偏光片的干法生產技術是指PVA膜是在具有一定溫度和濕度條件的蒸汽環境下進行延伸的工藝方法,早期使用這種工藝方法的目的,是可以提高工藝的生產效率,使用幅寬較大的PVA膜進行生產而不至于經常斷膜。但這種工藝的局限性在于PVA膜在延伸過程中的均勻性受到限制,因此所形成的偏光片原膜的復合張力、色調的均勻性和耐久性不易穩定,因而在實際生產工藝中應用較少。 偏光片的濕法生產技術是指PVA膜是在一定配比的液體中進行染色、拉伸的工藝方法。這種工藝方法早期的局限性在于PVA膜在液體中延伸的穩定控制難度較大,因此使用這種工藝加工時PVA膜容易斷膜,且PVA膜的幅寬受到限制。但隨著工業控制技術的改進,這些濕法加工工藝的局限性已經得到極大的改進,從20世紀90年代末起,日本偏光片企業已經普遍采用幅寬1330㎜的TAC膜用濕法工藝進行偏光片的生產。特別是由于大尺寸TFT-LCD產品的大規模普及,為提高偏光片產品的利用率,以1330㎜為基本寬度的偏光片生產已經成為液晶用偏光片生產的基本方法。
偏光片生產工藝中的染色方法有碘染色法和染料染色法兩種工藝。碘染色法是指在偏光片染色、拉伸過程中,使用碘和碘化鉀作為二向性介質使PVA膜產生極性化偏光特性。這種染色方法的優點是比較容易獲得99.9%以上的高偏光度和42%以上高透過率的偏光特性。所以在早期的偏光材料產品或需要高偏光、高透過特性的偏光材料產品中大多都采用碘染色工藝進行加工。但這種工藝的不足之處就是由于碘的分子結構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易于破壞,因此使用碘染色工藝生產的偏光片耐久性較差,一般只能滿足干溫:80℃×500HR,濕熱:60℃×90%RH×500HR以下的工作條件使用。
但隨著LCD產品使用范圍的擴大,對偏光產品的濕熱工作條件的要求越來越苛刻,已經出現要求在100℃和90%RH條件下工作的偏光片產品需求,對這種工作條件要求,碘染色工藝就無能為力了。為滿足這種技術要求,首先由日本化藥公司發明了偏光片生產所需的染料,并由日本化藥的子公司日本波拉公司生產了染料系的高耐久性偏光片產品。利用二向性染料進行偏光片染色工藝所生產的偏光片產品,目前最高可以滿足干溫:105℃×500HR,濕熱:90℃×95%RH×500HR以下的工作條件的使用要求。但這種工藝方法所生產的偏光片產品一般偏光度和透過率較低,其偏光度一般不超過90%、透過率不超過40%,且價格昂貴。
偏光片的組成
最早的偏光片主要由中間能產生偏振光線的PVA膜,再在兩面復合上TAV保護膜組成。為了方便使用和得到不同的光學效果,偏光片供應商應液晶顯示器制造商要求,又在兩面涂覆上壓敏膠,再覆上離型膜,這種偏光片是我們最常見到的TN普通全透射偏光片。如果去掉一層離型膜,再復合一層反射膜,就是最普通的反射偏光片。
使用的壓敏膠為耐高溫防潮壓敏膠,并對PVA進行特殊浸膠處理(染料系列產品),所制成的偏光片即為寬溫類型偏光片;在使用的壓敏膠中加入阻止紫外線通過的成份,則可制成防紫外線偏光片;在透射原片上再復合上雙折射光學補償膜,則可制成STN用偏光片;在透射原片上再復合上光線轉向膜,則可制成寬視角偏光片或窄視角偏光片;對使用的壓敏膠、PVA膜或TAC膜著色,即為彩色偏光片。實際上隨著新型的液晶顯示器產品不斷開發出來,偏光片的類型也愈來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