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受國內經濟制裁的6家面板廠均表態,2006年后就沒有再參與面板價格操縱。但國內彩色電視機業者近期不斷對發改委控訴,直指2006年以后,被罰廠商的面板報價仍高度統一,希望發改委能夠出來管管價格。此舉也被業界視為可能再度開罰。
受國內經濟制裁的6家面板廠均表態,2006年后就沒有再參與面板價格操縱。但國內彩色電視機業者近期不斷對發改委控訴,直指2006年以后,被罰廠商的面板報價仍高度統一,希望發改委能夠出來管管價格。此舉也被業界視為可能再度開罰。
新京報報導,國內彩色電視機業者的聯合委托律師黃偉表示,根據其近幾年的調查取證、分析,發現2006年以后,相關液晶面板企業每月報價接近,價格變動幅度趨一致,議價空間狹小,仍然存有價格控制行為。
“我們將這個情況反映給發改委,但發改委沒有處理也沒有表態。”黃偉稱,會持續關注這些價格行為。
但專家提醒,面板價格一致不代表面板廠涉嫌價格操縱;而是國內缺乏上游液晶面板的生產能力,彩色電視機制造商才處于被動地位。
奧維咨詢分析師劉闖表示,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2006 年后這幾家面板大廠仍召開“水晶會議”,共同商定面板價格,就不能判定面板企業仍在操控面板價格。
“現在面板定價權仍在液晶面板企業手里,這就是產業地位。”劉闖稱。
“水晶會議”是2001年10月至2006年2月期間,臺、日、韓等面板廠,每月舉行的“多邊會議”或“雙邊會議”。累計舉辦近60場的同業聚會,被舉證為涉嫌面板價格壟斷。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DisplaySearch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指出,過去國內企業在液晶面板的市占率約為2%~3%之間,而目前已約提高為10%,但陸企在上游面板的市占率,仍落后臺、日、韓等國的業者。
據群智咨調查,2012年,京東方、華星光電、中電熊貓等國內本土面板廠的市占率約為23%;奇美(現改名群創)、友達則約44%;三星、LG則約26%。
版權:http://m.yjjyxx.com
|